[大衛選讀] 身為父母,我們總是希望能給孩子最棒的引導,讓他們能夠自信地去探索世界、自動自發搞定各種事情。
我常在公共場合或是朋友聚會中,聽到大人們對孩子們持續的鼓勵讚美:「你畫得好棒!」「你好聰明,一下子就學會了!」「真是個乖孩子!」
這些正向的鼓勵,無疑是想給孩子們肯定跟支持。
然而,我也觀察到一些現象,讓我開始反思這些看似「標準答案」的讚美,到頭來,是否真的有達到預期的效果?
有時候,被稱讚「聰明」的孩子,在面對稍微困難一點的挑戰時,反而顯得猶豫、甚至選擇放棄。彷彿害怕一旦失敗,就會失去「我好聰明」的乖寶寶貼紙。
也有些孩子,似乎對讚美「上癮」了,做任何事情都期待著大人的掌聲,如果沒有得到即時的關愛跟表揚,就會感到失落或缺乏動力。
這不禁讓我思考,爸媽隨口一句「你好棒!」,究竟在孩子心中種下了什麼樣的種子?是給了他們自信,還是無形的壓力?
本文選讀彙整了多篇文章,內容整理如下,原文連結則放在留言中。

讚美的力量與陷阱:一句話,隱含兩種風景
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充滿自信、勇於嘗試?
讚美,往往是我們表達愛與期許最直接的方式。一句適時的肯定,確實能讓他們感受到被愛、被重視,進而更有勇氣去探索未知,挑戰自我。
然而,讚美如果使用不當,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。許多時候,爸媽的本意都是好的,但話語間不經意流露出的訊息,卻可能形成阻礙他們成長的「讚美陷阱」。
以下列出幾個常見的陷阱誤區:
▎誤區一:空泛膚淺的好棒棒
我們常說的「你好棒!」「你好乖!」「你真厲害!」,雖然充滿善意,但往往過於空泛。
孩子聽了可能一時很開心,卻不明白自己究竟「棒」在哪裡,「乖」在何處。這樣的讚美,就像給孩子貼上了一個模糊的標籤,卻沒有提供具體的行為指引。
當他們未來遇到新的情境或挑戰時,這份空泛的「好棒棒」,很難轉化為孩子可以依循的具體策略或努力方向。他們可能會困惑:「我上次是怎麼『棒』的?這次要怎麼做才能一樣『棒』?」
▎誤區二:只誇讚天賦,卻忽略了努力
「你數學真好,天生就是學數學的料!」或是「你畫畫怎麼這麼有天分!」這類強調天賦的讚美,或許是我們平常不知不覺就說出口的。
然而,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・杜威克 (Carol Dweck) 博士著名的固定型思維 (Fixed Mindset) 與成長型思維 (Growth Mindset) 研究提醒我們,長期稱讚孩子的天賦或智能,例如你真聰明之類的,容易讓孩子形成「固定型思維」。
他們因此會認為,能力是天生的、固定的。成功是因為聰明,失敗則代表不夠聰明。為了維持「聰明」的形象,他們可能會逃避挑戰、害怕失敗,不願意去嘗試那些可能暴露自己「不夠聰明」的事情。
相反地,如果我們肯定孩子的努力、讚美他們所採用的方法,以及他們的堅持不懈,或是他們從錯誤中學習的過程,則更能培養他們的「成長型思維」。
讓他們相信能力可以透過努力和學習來提升,進而更勇於面對困難,享受挑戰帶來的成長。
▎誤區三:過度或不真誠的讚美
另一方面,孩子天生就是敏銳的觀察家。他們總是能輕易察覺出,大人語氣當中,那些微妙的敷衍或言不由衷。
所以,那些隨口說說不真誠的讚美,不僅無法達到鼓勵的效果,反而可能損害親子間的信任感。
此外,過度讚美,尤其針對那些孩子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事情,也可能導致「讚美通膨」。久而久之,孩子可能會對讚美變得麻木,或是會為了獲得更多讚美,而刻意誇大自己的表現。
長久下來,孩子一旦沒有外在的掌聲就缺乏動力,反倒會因此喪失了自己探索新事物的樂趣與積極性。
這些陷阱誤區提醒我們,讚美並非多多益善,關鍵在於「質」而非「量」。
一句不恰當的讚美,其潛在的負面影響,可能遠超我們的想像。它可能讓孩子過度依賴外在評價,削弱其內在動機,甚至阻礙他們發展出面對未來挑戰所必需的韌性與毅力。
有效讚美的小撇步:讓每一句鼓勵都恰到好處
前面談到了讚美當中潛藏的陷阱,那麼,我們該如何調整方式,讓每一句鼓勵都真正發揮正向的力量呢?
以下幾個小撇步,希望能幫助爸媽們,更有效地讚美孩子。
▎撇步一:聚焦在努力的過程,而非結果或天賦
這是培養孩子「成長型思維」的核心。與其稱讚孩子聰明或只看結果考了滿分,不如把焦點放在他們為達成目標所付出的努力、採用的方法、展現的毅力,以及從中所獲得的進步。
例如:當孩子完成一幅困難的拼圖時,與其說:「你好聰明,這麼快就拼好了!」
不如試著說:「我看到你剛剛很專心,試了好幾種不同的方法,遇到卡住的地方也沒有放棄,一直堅持到最後把拼圖完成了,真不簡單!這種解決問題的態度很棒。」
這樣的稱讚,能讓孩子明白,成功並非僅僅來自於不可捉摸的天賦,更多是源於自己可以掌控的因素——例如專注、努力、嘗試不同的策略以及堅持。這會鼓勵他們在未來遇到更困難的挑戰時,也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去克服。
▎撇步二:具體讚美孩子的行為細節,避免空泛的形容詞
對孩子的讚美要有效,那就要讓這些鼓勵變得具體、有層次。
明確指出孩子哪些行為值得肯定,不僅能讓孩子知道自己做得好的地方,也讓他們感受到你是真的有在關注他們,而非隨口敷衍兩句。
例如:當孩子主動幫忙做家事後,與其簡單地說:「你好乖。」
不如說:「謝謝你今天主動幫忙把碗筷收到廚房,還把餐桌擦乾淨,讓家裡變得更整潔了,你真是個體貼的好幫手。」
具體的描述就像一面鏡子,清晰地反應出孩子的優良行為,讓他們知道哪些是好的、好在哪裡。這也會讓孩子更容易在未來,自己去反覆進行這些正向的行為。
▎撇步三:強調過程當中的進步與學習,而非勝負名次
孩子能夠持續地學習跟成長,這過程往往比單次的結果來得更重要。
所以即使沒有達到最理想的結果,或是在比賽中失利,只要他們在過程中有學習跟進步,就值得肯定。這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對失敗的正確態度,明白這其實是學習的機會,而非世界末日。
例如:孩子參加賽跑比賽沒有得到名次,與其安慰說:「沒關係,下次再努力。」
可以嘗試更具體地肯定他在這過程中的努力和進步:「雖然這次沒有得獎,但我看到你從練習開始,每天都很認真地訓練,起跑的反應也比上次快很多,你真的進步了超多,要為自己感到驕傲。」
這樣的鼓勵,能讓孩子感受到,即使結果不如預期,他們的努力和成長依然被看見和重視,從而更有勇氣面對下一次的嘗試,並從經驗當中學習。
真正的讚美不用多,但是孩子會記在心坎裡
我自己的經驗是,讚美孩子不用太多,有時候輕輕的一句話,只要是說在他們在意的點上,效果就會很強。
甚至也不需要直接說出口,光是問孩子:「剛剛那場比賽,你自己覺得哪幾球打得特別好?剛剛那個逆轉,是怎麼發生的?」他們就會自己去挖掘出值得鼓勵的點,自顧自地講得不亦樂乎。
當那個評價的焦點,從大人轉移到孩子自己身上時,他們的成就感、自我效能感,就會自然而然地冒出來了。
我想,對爸媽來說,能夠培養出眼中有光的孩子,就是對自己最好的讚美 (泛淚)
》延伸閱讀書籍:

The problem with praise for children
https://www.motherduck.com.au/problem-with-praise-for-children/
Five Reasons to Stop Saying “Good Job!”
https://www.alfiekohn.org/article/five-reasons-stop-saying-good-job/
What Is Descriptive Praise? How to Use It in the Montessori Classroom
https://montessoriptc.com/descriptive-praise-use-it-in-the-montessori-classroom/
ON PRAISE: CAROL DWECK AND BEYOND
https://teachlikeachampion.org/blog/coaching-and-practice/praise-carol-dweck-beyond/
The Ultimate Guide to Praising Your Kids
https://biglifejournal.com/blogs/blog/praise